一、 新风起源
我们经常所说的“新风”,与国外的“通风”有着深远渊源。通风最早起源于欧洲,英文为fresh air,用于高层建筑,引入一套通风系统,可以防止开窗所带来的危险和噪声。70年代,西班牙90%以上的新建住宅中安装通风系统。上世纪中叶,德国标准化组织(DIN)发表了DIN 1964(第二部分)《通风和空调:技术卫生要求》的修订案,而到目前为止,德国住宅通风系统已经与建筑物融为一体,不可或缺。1989年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(ASHRAE)制定了《室内空气品质通风规范》,在今天的美国,室内安装通风系统成为了一种生活必备品。2000年,欧盟统一了住宅通风标准。2003年,安装通风系统被列为日本法规,成为了一种房屋标配。
在以上国家和地区,虽然它们室外空气质量远比中国好,但通风系统的普及率却很高。因为当时大环境强调节能,大批建筑物在设计建造时非常注重气密性,所以在隔热、保温、密闭等方面改善显著,但也导致室内通风严重不足,致使体质稍弱的人经常 头痛、干咳、皮肤干燥、发痒、头晕恶心、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对气味敏感等症状,这些症状被称为“致病建筑综合征SBS(Sick Building Syndrome)”。通风的作用是在密封建筑中引入室外空气,既满足人的呼吸生理需求,又能稀释室内污染物和气味,排出多余湿气和热量,维持建筑物价值和防退化、霉变。它是通过对温度、湿度、空气洁净度、气流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,使室内人员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高效地工作。
汉语中的“新风”,指新风气,新风尚。我国专业意义上的“新风”是中国特色的说法,新风既可当作是“原料”——新风机引自室外的空气,又可以是“成品”——新风机送入室内的空气。目前国内新风定义:取自室外的空气,英文是outdoor air。因为大气污染严重,需要空气净化处理,所以在通风系统中配置空气净化装置。
“新风”仍属于暖通空调的范畴。暖通专业,全称为“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”,自1952年“老八校”开始创办暖通专业,当时正式的专业名称为“供热供煤气及通风”,后来演变为“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”“能源环境工程”“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”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”等。我国法规中有关新风系统安装的规定是2003年非典期间,当时发布的法规要求医院、学校、幼儿园等公共场所要安装新风机,增加新风量,强化建筑通风效果,改善室内空气质量。这是因SARS带来的启示:从防治SARS的角度看,通风系统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好处。
二、 我国新风发展现状
随着建筑节能要求提高,围护结构气密性加强、设计格局个性化、装饰装修增多和家具电气设备、烹饪多样等因素的叠加,较难实现自然通风,或单靠自然通风较难实现室内空气质量合格,还有室外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的地区不宜采用自然通风,开窗通风换气就如同“虎去狼来”,引入污染物,所以应采用机械通风或复合通风。
近年来,伴随着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,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(AQI)爆表,人们对PM10,PM2.5及室内污染物造成人体危害的认识加强,不仅需要对室内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,还要通过机械通风对人员携带、围护结构缝隙渗透入室的污染物进行处理。通风系统已无法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,于是新风净化机和新风(净化)系统就应运而生。
在中国,医院、生产型企业、餐饮场所是安装新风系统的先锋。通常手术室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中设置过滤除菌装置,循环回风,采集的新风都经过高效过滤净化,使空气具有很高的洁净度,以保证手术室的需要。这种工艺性新风系统投资、运行费用高,滤材更换量大,由于成本的原因,不可能应用到民用建筑中。民用新风系统需考虑性能和价格,但仍有一些思路可以借鉴,比如室内气流组织分布和过滤净化等。
新风系统是“系统工程”,需要精心设计、施工安装、调试和合理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果:在避免开窗前提下,提供高品质的室内空气,满足人生理健康需求,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,还能避免室内细菌滋生、发霉导致疾病、破坏装饰。
近两年,我国室外空气污染十分严重,尤其是京津冀等北方各城市,雾霾频繁锁城,一年中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气不到全年总天数的一半,面对如此严峻的空气污染现状,有相关部门人员透露,进入“十三五”之后,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可能要强制要求配备新风系统。目前,保守估计制造企业约有800多家,新风品牌200多个,许多相关行业转入新风行业,国外多家壁挂炉企业也在生产新风产品,甚至一些著名空调企业、家电企业(如大金、海尔、LG等)也发力新风。我国引进了一些欧洲国家的新风设备和技术,目前在建筑市场有了一些应用,但这些应用是远远不够的。新风系统应该成为现代建筑体重的标准配置。新风现状:国内的新风产品鱼龙混杂,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与验收,安装维护不到位,恶性竞争,使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,同时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,因此仍需大家共同努力。